烈士紀念日
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踐行為人民服務的使命;
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炮火保家衛(wèi)國;
他們,深藏功名一直奮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
今年9月30日是我國第8個烈士紀念日,為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關于做好烈士紀念日紀念活動的要求,對廣大黨員、職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推進紅色基因傳承,讓我們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1.革命先烈——劉和珍
女,南昌市人。1918年秋,劉和珍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省立南昌女子師范學校。她廣泛閱讀《新青年》、《新潮》等大量進步書刊,秘密同江西省學生會取得聯(lián)系,在女師組織學生自治會,向同學們宣傳反對封建舊禮教的新思想。率先將自己的長辨剪成短發(fā),一時轟動南昌,開創(chuàng)了江西女子剪發(fā)的新風,推動了社會改革。1919年,北京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以劉和珍為首的女師學生自治會,聯(lián)合南昌各校致電北京學生界,表示“誓為諸君后盾”。劉和珍還帶領同學沿街搜繳、焚燒日貨,就地演講,聲授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1921年冬,劉和珍等人在女師發(fā)起組織了覺社(取以先覺覺后覺之意),劉和珍任總務股干事。覺社是五四運動后在江西最早成立的女子進步團體,劉和珍親自編輯《時代之花》和《江西女子師范周刊》,宣傳進步思想,受到各校青年學生的歡迎。1923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江西地方團在南昌成立,劉和珍是早期的團員之一,1923年秋,劉和珍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預科,后升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語系。不久被選為女師大學生自治會主席,成為當時北京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26年3月,日本藉口維護《辛丑條約》,向段祺瑞政府發(fā)出最后通牒,揚言要用武力進攻中國,劉和珍對此發(fā)動女師大學生舉行抗議集會。3月18日,北京學生數(shù)千人集會游行示威,劉和珍帶病參加,擔任女師大指揮,當請愿隊伍來到執(zhí)政府門前時,遭到早已準備在執(zhí)政府門前衛(wèi)隊的亂槍鎮(zhèn)壓。劉和珍不幸中彈犧牲,時年僅22歲。
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2.革命先烈——趙醒儂
原名性和,化名趙干、邵興隆等,南豐縣人?!拔逅倪\動”爆發(fā),他將性和改為醒儂,以示覺醒。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2年冬,趙醒儂著手創(chuàng)建江西黨和團的組織。他通過先期回到南昌的方志敏與江西改造社的負責人袁玉冰等取得聯(lián)系,在東湖邊開辦南昌文化書社。大量銷售《向導》、《新青年》、《共產主義ABC》、《唯物史觀》等革命書刊,傳播馬克思主義。1923年1月20日,趙醒儂、方志敏等在南昌組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江西地方團組織。12月,創(chuàng)辦團的機關刊物《紅燈》。趙醒儂于1924年1月赴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返回南昌,籌建共產黨組織;同時受國民黨中央黨部委派,籌組國民黨江西省黨部。3月,成立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江西省臨時黨部,趙醒儂任常務委員兼組織部長。4月,趙在南昌的鉛印工人和海員中,首先組建鉛印工會和海員工會;在南昌市郊揚子洲成立第一個農民協(xié)會。5月,成立中共南昌獨立小組,趙醒儂任書記,直屬中共中央領導。6月,趙醒儂和曾天宇等創(chuàng)辦南昌明星書社和黎明中學,黎明中學是江西最早的一所培訓革命干部的學校,并輸送一批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到黃埔軍校、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和蘇聯(lián)學習。11月,成立中共中央江西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趙醒儂任書記。12月,成立江西青年學會總會,出版《江西青年》周刊。年底,趙醒儂以孫中山特派員的身份,在南昌成立又80多個團體組成的國民會議江西促成會,廣泛開展廢除不平等條約和召集國民會議的民主會議的民主運動。1926年7月,以趙醒儂為書記的中共江西地方執(zhí)委會領導江西人民積極開展迎接北伐軍的工作。8月10日,趙醒儂前往明星書社,途中被軍閥的偵探逮捕。黎明中學、明星書社均被查封。9月16日凌晨,軍閥將趙醒儂秘密押到德勝門外芝麻田里殺害。
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3.革命先烈——陳贊賢
字子襄,江西南康縣人。早年從事教育工作,1921年考入省立南昌師范,后投筆從戎。1926年春,在廣東南雄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南雄總工會委員長、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五師政治宣傳科長、南康縣行政委員長、中共贛州特別支部書記、贛南黨務及十七縣工農運動指導員。1926年10月,奉中華全國總工會之命,籌組贛州總工會,任委員長,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贛州工人運動。1927年2月,出席江西省首屆工人代表大會,當選為江西省總工會執(zhí)行委員。同年3月6日,被國民黨反動派在贛州殺害。
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4.革命先烈——袁玉冰
又名孟冰、冰冰,江西泰和縣人。是江西傳播馬列主義先驅、江西黨團組織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江西三杰”之一。1918年秋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學。“五四”運動后,發(fā)起組織進步團體“鄱陽湖社”,后改名為“改造社”,主編《新江西》雜志。1922年8月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就讀,不久由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轉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回南昌與趙醒儂、方志敏一起從事革命活動,組織進步團體。1924年春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冬回國后任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地委宣傳部主任、團地委書記等職,并在中共江蘇省委擔負黨的宣傳、組織工作。1926年4月任共青團江浙區(qū)委組織部主任。1927年初任共青團江西省委書記兼任中共江西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秘書和宣傳部長。不久,調任青年團江西區(qū)委書記。1927年5月任中共九江市委書記。7月中旬,受省委派遣去興國縣任縣委書記。11月調任中共贛西特委書記,積極組織贛西武裝暴動。12月13日去南昌向省委匯報工作,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12月27日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
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5.革命先烈——王佐
又名王云輝,號南斗。江西省井岡山下莊人(原遂川人),裁縫出身。1921年參加“綠林”組織。1926年受革命的影響將所部改為遂川縣農民自衛(wèi)軍。1927年7月,在中共吉安地委的指示下,會同王新亞、袁文才部在永新暴動隊配合下攻克永新城,任贛西農民自衛(wèi)軍副總指揮。10月,支持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隨后又主動要求工農革命軍派干部到該部工作。1928年2月,所部接受工農革命軍的改編,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團副團長兼二營營長,4月中旬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三十二團副團長兼二營營長、紅四軍軍委委員、湘贛邊界第一屆特委委員。7月,任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主任,10月被選為第二屆特委委員。1929年1月任三十二團團長,留守井岡山,堅持斗爭。5月,任紅五軍第五縱隊司令員。1930年2月被錯殺于永新城。全國解放后被追認為烈士。
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6.革命先烈——方志敏
名遠鎮(zhèn),弋陽縣人。1916年考入弋陽縣立高等小學校。1919年秋,方志敏考入南昌甲種工業(yè)學校。就和南昌各校愛國學生一道查禁日貨,倡議組織甲工學生自治會,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的領導人和南昌學生聯(lián)合會的負責人之一。在方志敏領導學潮期間,參加主持改造社,參與編輯《新江西》季刊。創(chuàng)作白話小說《私塾》、《狗兒的死》,先后在《新江西》發(fā)表。方志敏于1922年夏季,到上海尋求革命真理,會見惲代英、向警予,結識了趙醒儂,并經趙醒儂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8月底,他離滬返贛,與趙醒儂、袁玉冰等人在席公祠創(chuàng)辦南昌文化社,編印《青年聲》周刊和《新江西》季刊,鼓吹革命運動。1923年初,他與趙醒儂、袁玉冰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南昌地方委員會。3月,方志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春,中央派方志敏回南昌協(xié)助趙醒儂開展江西的工作,并成立中共中央直屬江西支部;他還在南昌市郊組織了揚子洲農民協(xié)會,領導農民運動。1925年7月,正式成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方志敏被選為執(zhí)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八一南昌起義后,方志敏返回戈陽,領導了戈陽武裝暴動,創(chuàng)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歷任中共戈陽縣委書記、信江特委書記、江西省委書記、省軍區(qū)司令員、閩浙贛工農民主政府主席、紅十軍政委。1931年11月,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zhí)行委員、主席團委員。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方志敏于1934年11月奉命率領紅十軍團取道皖南北上抗日。部隊受挫。1935年1月,方志敏率先遣隊離開皖南,經浙西開化向懷玉山進發(fā),遭七倍于我之敵包圍,他率先頭部隊已經突圍,為接應后續(xù)部隊,在隴首村又陷入重圍,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獄中,他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死!——共產主義殉導者的記述》、《清貧》、《獄中記實》、《贛東北蘇維埃創(chuàng)立的歷史》序言及第二章、《我們臨死以前的話》等一批文稿。方志敏于1935年8月6日凌晨,被押在南昌下沙窩慷慨就義。時年36歲。
重溫英模事跡,向英模致敬!
7.革命先烈——鄧振詢
江西興國縣人。1928年春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被選為上社區(qū)工會委員長、興國縣總工會委員長、江西省職工聯(lián)合會組織部長、省職工聯(lián)合會委員長。1933年5月,被選為全國手工業(yè)工會委員長。在1934年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任中央政府勞動人民委員。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紅軍抵陜北后,先后任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勞動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辦事處主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民政廳長兼工農廳長。1938年初任江西省委民運部長,1940年初任中共蘇皖區(qū)黨委書記、江南軍政黨委書記。1943年8月隨新四軍部隊轉移時,遭國民黨軍隊襲擊犧牲于秦淮河高橋渡口。